青铜是红铜和锡、铅的合金,也是金属治铸史上较早的合金,具有熔点低、硬度大、可塑性强、**、耐腐蚀、色泽光亮等特点。中国有几千年的青铜使用历史,很多墓葬中随葬了大量的青铜器,但由于受埋藏环境中存在的水、二氧化碳、氧气、硫化物、土壤中的盐类以及微生物的长期作用,加之自身合金的冶铸缺陷,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腐蚀,形成了各种类型的腐蚀产物,诸如俗谓之“绿漆古”“枣皮红”“蓝漆古”“黑漆古”“栗子壳”等等。
青铜锈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鉴别古物真伪的重要依据。一般一件青铜器腐蚀区域产物有大致相似的结构和组成。由内向依次是:
1、灰白色蜡状物:氯化亚铜。
2、绿色、蓝色矿化层:碱式硫酸铜及碱式碳酸铜。
3、红色、棕色矿化层:氧化亚铜。
4、绿色、蓝色矿化层:成分与上述绿色矿化层相同。
5、浅绿色粉状锈:碱式氯化铜。
辨别唐代铜镜的仿品有如下几种方法:
一、凭感觉。仿品整体比较呆板,颜色发乌,就是缺少唐镜真品那种精气神。
二、看材质。有的不是用铜、锡合金的青铜做成,而是用一种类似铝或锌的合金材料,镜体呈现出单一的一种颜色。
三、看纹饰。纹饰模糊,不清晰。
四、看锈色。真品的地子为水银沁、黑漆古、绿漆古,但不是一种颜色,在一种主要的颜色中有多种颜色的组合。新仿的锈色比较艳。
五、掂掂分量,真品比较重。
六、摸摸手感,真品比较圆滑,没有棱角,不刮手。
七、真品的个别部位有从里向外鼓起来的小气泡,赝品则没有。